Holiday
Nanda南大2101 M5M6M7M8
陶藝製作為藝術類別立體創作課程,結合雕塑與傳統陶藝製作。本課程注重陶瓷藝術賞析,與實務操作,使學生能學習到如何 欣賞陶瓷之美,與體會做陶當中的樂趣!
一、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1. 各種陶藝製作的技法傳授及觀念性陶藝製作的表達方法。又對生活中的一些實用器皿加以剖析說 明其結構組成、製作手法及功能考量等技藝操演。並配合課程實務賞析以提升生活鑑賞和品味。 2. 陶瓷藝術的製作流程了解、原料認識及相關常識解析。 3. 各種陶藝品的賞析、製作方法認識及燒製手法的簡介。 二、指定用書(Text Books) (略) 三、參考書籍(References) 陶藝學 劉良佑編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印行 陶藝講座 邱煥堂編著 藝術家出版社 陶藝入門 陶青山編著 武陵出版社 陶藝釉藥 陶青山編著 武陵出版社 陶藝手冊 楊文霓編著 藝術家出版社 實用陶藝學 何家蓉編著 永大書局 陶藝技法123 李亮一編著 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窯業原料手冊 程道腴、潘德華 徐氏基金會出版 陶瓷技術概論 宋光梁編著 徐氏基金會出版 陶瓷原料概論 宋光梁編著 徐氏基金會出版 窯業配方總綱 程道腴、賴玉足編著 徐氏基金會出版 陶藝防裂技法 楊維富、何瑤如編著 南天書局出版 陶藝的傳統技法 陶青山編著 武陵出版社 製陶瓷所用黏土和釉 程道腴編著 徐氏基金會出版 四、教學方式(Teaching Method) ◎技法示範講解說明,理論配合分析。單槍投影輔助說明操演。配合專業陶藝家示範講演。 五、教學進度(Syllabus) ※第1週次——陶藝製作簡述;課程、場地設備說明(加、退選期間) 陶、瓷 該如何區別呢?陶瓷器的種類非常的多,而陶與瓷又有什麼不同呢?這個問題意味著所有窯 燒器物只有兩種:不是陶器就是瓷器。如此簡單分類也未嘗不可,因為所有的分類都是很抽象、籠 統的。一般而言,土是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性質來分類。然而、我們可以綜 合歐美、日等國家最常用 的分類方法;來分出陶瓷器的種類及其燒成溫度、性質等來略作說明…。 ※第2週次——揉土練習(加、退選期間) 「練土」是製陶中最重要且基本的步驟。您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練土的主要目的是使黏土中 的水份均勻分布,使泥土的軟硬度一致。如果使用軟硬不均的黏土,在拉坯成形的時候會造成坯體 中心不正、厚薄不一以及扭曲變形的現象。另一個目的是消除黏土中的空氣,別以為空氣對陶器沒 有什麼影響喔! ※第3週次----基本成形技法——手捏(碗;杯) (加、退選期間) 手捏泥土成形是製陶的最基本方法,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只需運用手部把泥土捏壓成作陶者心中所 要的形狀即可;是一種最古老的製陶成形法,也是初學者最易著手與訓練成形能力的方法。 ※第4週次----基本成形技法——圈泥 泥條盤築成形法不單是圓形的器物,還有各種不規則幾何形狀的陶器,或是中空的雕塑性作品,都 能用泥條來盤繞成形。由於泥條可以被自由彎曲及變化,在製作時,也不妨考慮保留泥條的紋理, 以獲得有趣的裝飾效果。 ※第5週次----基本成形技法——版築 利用土板製作陶器,其應用範圍相當廣,從平面到立體,變化無窮,可隨土的濕度加以變 化。當土板半乾時,可用來製作一些挺直的器物,有如木工製作一樣;較濕軟的土板,則可用來扭 曲、捲合,做成自由而柔美的造形,有些類似做裁縫;也可以利用各種模型在土板上壓出特定的形 狀,甚至在壓製土板的同時,也可以順手在土板上壓印下各種紋理,增加作陶的樂趣。這種不需太 多工具即可作陶的手法,是一種較能容納更多個人想像力與創意的陶器成形法,也是一種具有高度 自由化的成形手法,它的最大缺點在於燒成過程中的破損率,要較採用其它成形手法者為高。 ※第6週次----基本成形技法——手拉坯 藉由泥土與手的結合,激盪出各種的藝術風采,雖然手拉坯技巧較難,但對學生而言是新鮮有趣的 學習活動,可經由此寓教於樂的學習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的耐性。藉由「拉坯成形」學習可訓練學 生耐心、專心地的工作態度,並提昇其挫折容忍力。 ※第7週次----基本成形技法——修坯 拉坯即是在轉動的轆驢上製做器物的一種方法,作陶者將泥塊按置轉盤上,取定圓心、走 泥、開洞,然後運用雙手的指側、指腹之合力,依螺旋形的運動軌跡,兩手肘臂逐漸提昇,拉成圓 筒形的粗坯,再予以變化。初學者,乍見拉坯成形時,常會覺得非常的奇妙,事實上,這項技術也 必須累積長期的經驗,才能達到純熟的境界;但只要初學者能有耐心、按部就班地練習,在短期 內,還是可以練熟基本功夫的。 ※第8週次----各種裝飾技法、質感處理的示範解說 由於各地土礦中所含的金屬氧化物各有不同,使得相異地區的黏土,具備了獨自的特色。若是作陶 者能妥善的運用這些特質、或是各種黏土在各種乾、濕度下所產生的變化效果,必然可以做出許多 具有自然性紋飾風格的作品。 ※第9週次----各種技法結合創作練習 當我們在製作一件作品時,首先要考慮到的問題,便是該如何利用技法成形,如何使形體符合自己 所需要的效果美感,該如何在彩飾燒成之後,仍能夠貼切地詮釋出自己所想要表達的創作意念…等, 爾後,才是從我們所知道的素材中,去著手選取適當的媒材效果來成形表達。而此種以「形」為創 作表現的觀念,是一般造形設計的主要重點。 ※第10週次----作品最後製作處理日 ※第11週次----作品素燒處理及調配釉藥(彈性課程) 素燒是將已乾燥的坯體,入窯燒至900℃左右,使坯體變得較堅固,遇到水分。也不易受損;而且 素燒過的坯,會比土坯更具有吸水性,較利於上釉。陶瓷土坯往往在經過素燒之後,再上一層釉 藥,始入窯燒成;其目的在於素燒的坯體比較容易吸水,便於上釉。其次為比較堅固,在上釉過程 中,比較沒有破損的顧慮。 ※第12週次----示範解說作品上釉過程及注意事項(務必出席) 上釉的方法:(1)浸釉法 (2)淋釉法 (3)刷釉法 (4)噴釉法等技法。釉藥若是上的太厚,當 它在窯中開始燒熔的時候。便會往下流至坯體底部,黏於耐火板上;此外,過厚的釉層在冷卻時, 會由於收縮不均的關係,導致釉面的裂痕,可是,釉藥上的過薄的話。燒成後,便又無法顯出玻璃 質釉層的光澤與美感。 ※第13週次----作品窯燒處理(彈性課程) 陶瓷的燒製,常因需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燒法和次數。先以燒法而言,有氧化燒(O.F.)、還原燒 (R.F.)兩種。氧化燒即是在燒製過程中。窯室內一直都有充分的氧氣燃燒。直至完成,電燒即屬此 類燒法(因電窯沒有火焰)。還原燒,是當窯內溫度上升至900℃之後(此溫度是依一般狀況而定), 開始減少窯內的氧氣,使窯中產生缺氧的情形,導致火焰需從坯體或釉藥中尋找可供繼續燃燒的氧 氣,使釉中的氧化金屬改變性質,因而呈現出色澤的效果。 ※第14週次----評分;領取作品(務必出席) ※第15週次----溫書假;成績計算(彈性課程) ※第16週次----期末考試週(彈性課程) 註:本課表僅供參考,如有部分內容變更,當以實際狀況作為臨時修正之基準考量。 六、成績考核(Evaluation) 七、可連結之網頁位址 http://www.ceramics.ntpc.gov.tw/
MON | TUE | WED | THU | FRI | |
08:00108:50 | |||||
09:00209:50 | |||||
10:10311:00 | |||||
11:10412:00 | |||||
12:10n13:00 | |||||
13:20514:10 | |||||
14:20615:10 | |||||
15:30716:20 | |||||
16:30817:20 | |||||
17:30918:20 | |||||
18:30a19:20 | |||||
19:30b20:20 | |||||
20:30c21:20 |
Average GPA 3.69
Std. Deviation 0.28
平均百分制 85
標準差 4.15
平均百分制 85
標準差 2.04
平均GPA 3.48
標準差 0.48
平均百分制 80.17
標準差 15.51
平均百分制 82.12
標準差 3.15
本課程為16週課程
排除藝設系
-
-
-
-